市两项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“1+25+1”工作方案印发后,为促进《南充市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工作方案》及3个子方案落地落实,市委编办于7月12日开始,对9县(市、区)开展了为期2周的专项调研督导。紧盯乡镇权责界定不对等、派驻机构人员下沉不到位、事业人员动力热情难调动、“一支队伍管执法”难实现等问题,坚持精准施策,多向发力,各个击破,着力破解制约乡镇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。
一、聚焦扩权赋能,规范乡镇职责权限。一是“三张清单”更优化。根据法律法规变化,及时编制和调整乡镇法定权责事项118项、属地责任事项109项。同时在省上赋予乡镇55项县级行政权力中根据各乡镇承接能力因地制宜进行选择,制定了差异化的乡镇赋权清单,进一步推动县级行政权力下放,也确保了乡镇接得住、管得好、用得上。二是“三定”规定全覆盖。实现“后半篇”文章的有效推进落实,机构设置、职能界定、编制配备必须先行,市委编办紧紧围绕强化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、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、规范乡镇职责权限等方面,紧跟政策、切合实际,指导县级机构编制部门科学制定乡镇“三定”,实现了200个乡镇“三定”规定全覆盖。三是职责边界更清晰。始终聚焦厘清职责边界、理顺条块关系,进一步畅通管理体制机制。如在农村建房和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规调整后,及时对两个领域的县乡职责进行界定;在优化乡镇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、农业农村等领域机构职能方面,认真研究、反复论证,及时明确相关职能职责。
二、聚焦提质增效,优化乡镇资源配置。一是配优编制资源。根据省委编办明确的“3+X”核定编制测算模式,提出了“321”测算指标,“3”即乡镇人口、幅员面积、经济情况,“2”即乡镇类型、发展定位,“1”即区域特色,同时因地制宜设定各项指标权重。通过科学测算,县(市、区)动态调整乡镇编制1506名,进一步配优乡镇编制。二是盘活用好资源。遵循“严控总量、统筹使用、动态平衡、保障重点、服务发展”的原则,着力在工作力量适应乡镇服务、发展和治理需要上下功夫,进一步盘活编制资源。鼓励乡镇编制满编运行,开辟乡镇空编使用计划网上申报、优先受理、即日审批的“绿色通道”,今年已下达乡镇空编使用计划1487名。三是落实激励机制。为破解事业干部晋升瓶颈,主动作为,积极向省上争取政策支持,目前成功争取到所有街道和省级经济发达镇试点镇可选择2个直属事业机构主要负责人按副科级配备的政策红利,共增加了44名副科级事业机构领导职数,乡镇事业干部的工作动力和激情得到明显提升。
三、聚焦属地管理,创新派驻管理机制。一是优化派驻机构设置。综合考虑职责任务履行、现有人员编制、管理服务半径等情况,对司法所、派出所、市场监管所、畜牧兽医站、村建环卫中心等派驻机构进行精简整合、重新设置,并对乡镇国土所进行了更名、重新赋予了职能职责。二是创新派驻机构下沉。为有效破解派驻人员“看得见、管不住,喊不动、用不上”的顽疾,主动探索和创新派驻机构下沉管理方式。对全市县级职能部门设在乡镇的533个机构推行属地管理,将3367名派驻机构人员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与所在乡镇挂钩,同时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,进一步推动派驻机构全面下沉。三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。建立“乡(镇)呼县应、上下联动”工作机制,明确呼应范围和启动事项类型,建立呼叫、响应、处置、评价流程,有效推动县级部门力量向乡镇下沉,切实解决县级部门一放了之、转嫁责任、指导不力、监管缺失等问题,更好服务基层和群众。
四、聚焦基层治理,健全综合执法体系。一是配强执法队伍。在乡镇统一设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,整合乡镇现有执法力量和资源,通过宣传引导提高乡镇干部参加执法资格考试的参考率,通过考前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参考人员过关率,通过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合格率。鼓励执法机构负责人由具有执法资格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,进一步加强执法领导力量。二是充实执法权限。除乡镇法定行政处罚权外,以城市管理执法职责为基础,支持县级部门把可承接易操作的执法事项委托给乡镇,同时对专业性强、执法要求高的执法事项循序渐进进行委托,进一步强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职能职责。三是建立协调机制。建立健全县乡执法协调配合机制,全面落实县级部门行业管理主体责任,建立乡镇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研究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问题,强化乡镇对辖区内综合行政执法的统筹指挥协调,乡镇“一支队伍管执法”的体制正在逐步实现。